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

莫紮特第二長笛協奏曲

莫紮特這首可愛的樂曲似乎特別適合長笛,中間樂章頗有詩意,第三樂章充滿火花。然而,最近學者發現這首協奏曲原先是為雙簧管寫的。莫紮特創作此曲時二十一歲,是為義大利雙簧管演奏家裘塞皮.費連迪寫的,此人從1777年4月起為薩爾茨堡大主教服務。


我們不知道莫紮特寫完總譜的確切時間,但顯然是在這一年秋天前往巴黎以前。莫紮特把這首雙簧管協奏曲帶在身邊。去巴黎途中最重要的一站是曼海姆,著名的曼海姆樂隊是當年技藝最為精湛、影響深遠的樂隊。隊員中有不少著名大師,其中有些還是有影響的作曲家。曼海姆樂隊的首席雙簧管弗裏德裏希.拉姆幾度演出了莫紮特的協奏曲,屢獲熱烈喝彩。莫紮特在曼海姆樂隊隊員中還有一位朋友–長笛家溫德林。通過溫德林,他從一個荷蘭的業餘長笛演奏家德.讓那裏得到了一筆報酬優厚的訂貨。他交出兩部協奏曲和三首長笛四重奏,到手九十六個盾。兩部協奏曲中,第一部K.313是新創作,第二部從他為費連迪寫的雙簧管協奏曲改編而成,原來是C大調,長笛吹奏時移至D大調。


作品分析
第一樂章:開朗的快板,D大調,4/4拍子,奏鳴曲式,第一個樂章在當時聽起來一定特別別致,輪廓分明的小音型、爛漫的節奏、洋溢著古典主義風格的義大利席歌劇輕鬆活潑的氣息。切分的正主題在開始幾小節由樂隊奏出,立即繼以歌唱性較強的對比旋律,由第一小提琴奏出。獨奏長笛的進入十分輝煌,是一個急劇上升的音階和一個長久持續的高音,樂隊在其下麵再次宣佈樂章的正主題。長笛繼續吹奏輝煌的經過句,轉入旋律優美的第二主題。在莫紮特的後期作品中變得如此重要的,中間的”展開段”,這裏不過是連接樂章前後兩半的一個靈巧的過渡。基本主題素材的再現十分正規,用一個華彩段和華麗的樂隊全奏完美地收尾。
第二樂章:不太慢的行板,G大調,3/4拍子,慢樂章充分發揮了長笛的歌唱能力,特別是在樂隊的副旋律上持續吹奏長音。莫紮特小心地使用他所熟悉的倚音,給這支歌增添了幾分富有詩意的哀愁。
第三樂章:快板,D大調,2/4拍子,迴旋曲式,末樂章是一首步態輕盈的迴旋曲。它所根據的主題,莫紮特歌劇的愛好者一定會認出,是《後宮誘逃》中最明媚的靈感的源泉。那就是歌劇中勃隆德的熱情洋溢的歌《何等幸福,何等快樂》。她在這首歌中盼望她所熱戀的佩德裏洛來救她出宮。這個選句由長笛的仙樂般的音色吹出後,立即由樂隊接下去。獨奏長笛吹奏的第一個插段,好像是最初的選句的再現,但很快就用琶音和音階向其他方面岔開去。樂隊間斷地加入,但在長笛尚未到達高潮性的華彩段之前,樂隊早以成為它的快樂而聽話的奴僕,乖乖地退居幕後,這主要是為了同迷人的獨奏聲部的感情相呼應而插入。
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