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

三趨勢 三對策 助青年就業三陽開泰

每年6月鳳凰花開,意味著又有30萬的生力軍,即將脫離校園邁向職場,然國際勞工組織(ILO)最新公佈的“2012年全球青年就業趨勢”報告卻指出,去年全球有7500萬名年輕人待業,歐債生變、新興市場成長趨緩使得青年就業問題至2016年都難以改善。

   事實上青年失業已是全球性的問題,在歐盟平均每5個年輕人就有1人失業,即使在經濟最活躍的亞洲,青年失業率也是成年人的2.8倍。相較於各國,臺灣地區的表現在中段班之前,但近年來卻有幾項趨勢值得多加注意。一是尼特族日益增多,第二海外就業逐漸普及,第三非典型工作者以青年為大宗。
    整體言之,青年就業危機源自總體需求不足,加以年輕人易受景氣迴圈衝擊,緊縮時往往是最先被裁員的對象,復蘇後卻是最後被雇用的一群。不過就島內的狀況來說,主要仍是勞力密集產業外移後,產業轉型與人力資本培育方向無法銜接,使得年輕人想從事的工作與企業提供的職缺產生斷層所致。
   檢視現行青年就業促進方案,從校園到職場,不論是在職、失業或創業各個歷程均有多樣化的協助,但較偏向供給面的介入,諸如傾向於以就業媒合、職場體驗措施解決問題,且欠缺初次尋職青年失業保險。使得年輕人在好工作難尋的情況下,改以職場液態族的形態調升所得及福利,要不就是到海外任職或是待在家中等機會。
   今年由於經濟情勢多變,暨有出口衰退及島內油電雙漲的考驗,還有時基本工資調升12%的挑戰,讓準備進入職場的年輕人倍感壓力。有鑒於法國在2005年時,為了增加就業機會,放寬企業對26歲以下勞工的解雇條件,反而引發大規模的暴動。可知不景氣時勞工更需要政策性的保護,否則就業品質受損,最終仍不利於臺島長遠的發展。
   此時為免尼特族成為“失落的一代”,建議對於待業超過一年的青年,可仿海外初次尋職失業津貼的作法。針對未曾繳納就業保險費的年輕人,以平均失業給付金額減半,最長髮給6個月的方式,並要求請領者必須接受就業媒合或職業訓練,讓原本是消極性的福利,變成積極性的勞動措施。
   再者,為降低雇主采行彈性雇用的比例,以減輕勞健保負擔為誘因,鼓勵資方將表現優異之短期派遣工或約聘人員轉為正職,可提升從事非典型工作者的就業安全度。
   協助民眾到海外工作,其實是韓國解決青年失業問題的辦法之一。由於到島內情況特殊可從設立“資訊媒介平臺”著手,除提供就業機會外,並應讓使用者瞭解各地的勞動法令,以及權益受損時之救濟管道。
   至於如何強化勞動市場供給面措施,管見以為主要在整合臺“勞委會”、臺“經濟部”、臺“教育部”之青年就業促進方案,使其能在未來的臺灣發展委員會指導下,根據產業需求進行人力資本投資,從學校課程的設計,到職業訓練及證照考試等各層面,均能配合政策執行。
   投資青年讓人才變“人財”,就是投資臺灣的未來,值此畢業季就青年職場三趨勢提出因應對策,祝福青年朋友就業順心如意。(作者為政策研究基金會社安組召集人 正副研究員)
返回列表